毒地板折射行业潜规则 精装房成维权死角(2)
摘要:精装修一步到位,拎包入住减少二次污染,近年来在“环保”大旗下,开发商推销精装房的动力越来越大。但日前安信“毒地板”事件却让万科、中海、龙湖等品牌地产公司深陷其中,也再次引发了消费者对精装房的诟病,以次充好、合同模糊、售后服务不到位、消费者维...
合同是本糊涂账
高级墙纸、高档整体厨房、高档卫生洁具、高级品牌电梯……听着很吸引人,可究竟用了哪些品牌,却令人一头雾水。
每个购买精装房的客户都在购房合同中签过一个《装修确认书》,期间涉及到了整个房屋使用的家装材料、厨卫家电的清单,上面列举了将使用的品牌,但是在每个品牌后面均有括号说明,可能会使用同等品质、同等价位的其他品牌产品。有的甚至根本不写使用的品牌,只会用高档、高级或某种材质的产品来代替,由于购房者在签约时马虎大意,导致后期出现问题难以维权。
杨女士两年前在北京购买了一处精装房,签约时由于对合同中精装修所使用的品牌并没有明确,入住后发现,开发商在精装修中提供的热水器、抽油烟机等产品的品牌,根本就没听说过。
“以前家里用的是老板的抽油烟机,打开机器后明显能感觉到风力很大,而新房的抽油烟机,手放在下面全没感觉,厂家也上门维修过,根本不管用,维修工人甚至直言这个楼里装修用的全是这个品牌,出现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杨女士表示。
“目前的精装修房合同中,普遍只是列出所用材料的品牌。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精装房,因为这种产品‘有利可图’。比如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价格就可以相差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事实上,合同中只标品牌不写价格是精装修房中的潜规则。
当前精装修房所宣传的每平方米装修费用是一种品牌标准,而不是价格标准。比如一个高档项目,说精装修中使用的是科勒的马桶、面盆等卫生间用品,等到收房时却发现,所用的品牌虽然是科勒的但却是最低端的,甚至在市面上见不到型号。
售后互相推诿
一般而言消费者购买精装修房时,从入住后开始,房屋内的产品有一年的保修期,个别项目的保修期甚至更长,但是一旦出现问题,购房者却往往求助无门,届时消费者不仅不是上帝,相反可能成为皮球,在不良开发商、物业管理部门、装饰公司和材料商之间被踢来踢去,尴尬的现实与精装修房购房者的理想形成了鲜明对比。
2004年张红在在凯德上元购买了一处198平方米复式房产,2005年正式收房入住,但是自从入住之后房子就不断暴露问题。外墙渗漏、窗户漏雨、洗手间漏水、厨房砖体破裂并漏水、电路不通、玻璃墙破碎等等,可以说没有一处是完好和安全的,墙体、地板、窗户等多处地方甚至被多次维修和更换。这一切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据她粗略概算,在其入住的5年间,她家房子至少维修过50次,但是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张红表示,“尽管每次出现问题,开发商都会派人来进行维修,但却始终没能彻底解决问题。现在5年保修大限马上就要到了,房子漏水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过了保修期房子质量问题怎么解决,现在想想就头痛”。
和张红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杨女士,她表示,自己入住后,一些家电总出现问题,每次找到物业全被推给了厂家,厂家也总是推三阻四,尽管上门维修了几次,但是问题依然很难解决。
“我们要上班,不可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维修上,打官司维权太耗时,没有精力跟他们较真。”杨女士表示。
而像张红那样为了房子反反复复折腾5年,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耗得起的。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