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客网名师讲堂:郑曙旸《住与宅》引发对现在居住文化的思考

icon 2014-04-23 14:30:56
icon 0

诗意地栖居

 文章来源:郑曙旸、筑客网整理

由筑客网主办的“筑客网名师讲堂”,于2014年4月21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启。“名师讲堂”的第一堂课,筑客网力邀筑巢奖组委会常务专家评委郑曙旸教授,以“住与宅”为主题为大家解读中国设计的价值所在。

筑客网名师讲堂:郑曙旸《住与宅》引发对现在居住文化的思考
郑曙旸

 “住与宅”三个字很简单,但真正有意义的是两个字:一个是住,一个是宅。为什么提到这三个字?是因为在过去的三十年之中,产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叫家装。当今的绝大部分设计师都是围绕这个词语来进行我们神圣的工作。那么“住与宅”这两个字应该定位在哪?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基本定位在第二个字——“宅”。但从未来角度分析,应该定位在第一个字——“住”。为什么呢?“住”是一个面对人的概念,而“宅”是对一个对物的概念。

 

“住”对人意味着什么?从生理和心理来讲,“住”就是要满足人的需求,这种需求分为两种状态:一种叫舒缓身心,另一种叫松弛。但就目前的状态来讲,我们却离这两种状态越来越远。也许有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达到这种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与豪华的住宅直接划等号。这个最高境界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讲,这种状态应该是超越人的生命而有限存在,是物质与精神在审美层面达成的统一。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虽简短,但却富有内涵。

 

对人来讲,住是一种文化,与其它生物的筑巢有本质的不同。人所居住的房子和动物所居住的窝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文化。中国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住宅的历史文化上,中国也曾达到过全世界的最高水平。但是随着历史发展,我们在进入近现代以后,我们的住宅文化却逐渐落伍。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去解读其背后的原因。

筑客网名师讲堂:郑曙旸《住与宅》引发对现在居住文化的思考

艺术是解读中西方文化本质区别的重要表现形式。上图中的绘画,一个是中国的绘画,一个是西方的绘画,一个讲究意境,一个讲究现实。在中国人的笔下绘画的意境要优雅、要具有意境。而在外国画家的笔下,所要表达的正式农民面向黄土背朝天的那份现实与辛苦。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的自然观来于自道家,道家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种思想所传达的是一种平和、舒缓、优雅的意识形态。西方则反之,西方主张要主宰大自然,所以西方的环境观所导致的建筑形态,从表象上看,是要比我们的漂亮,但是这未必真的那么美,这种美一定要从素质文化上来衡量。所以西方的意识形态显得极致、细腻、张扬和外向。由于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理论与实践也存在巨大差异。中国的文化是统一系统的思想观念,而西方则是发散对立的,最终导致的社会形态也就不同。中国人讲究正统,讲究突出人文;而西方则讲究科学与科技。

 

从设计这个概念来讲,中国是一个超越文明的设计文明,我们现在讲可持续设计,讲绿色设计,似乎是一个新词,实则不然,早在古代中国就已有了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墨子是中国最早的设计文明学家、设计理论奠基者,他在《墨子·辞过》里面,对衣食住行的设计内涵,包括功能与审美的关系,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在书里他主张设计要有一个度,不能过,而我们今天的很多设计都已经过了这个度。除了《墨子·辞过》这本书对设计有所理论性的阐述外,中国的诗词也通过意境来表达古人对住的需求。下面我选了几首诗和词,来看看我们中国的古代人所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住宅境界。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唯一存留的具有形象思维的一种文字,所以在这里我将用繁体字的形式呈现古诗词。繁体字让人们具有形象上的思维,设计师在搞设计的时候要学会运用这种形象上的思维,要把它与空间作为联想。空间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概念,而是具有时间性的物理概念。中国诗歌的水平意造诣深厚,代表着中国的文化,那么古人是如何通过诗歌对生活环境进行描述的呢?结合室内设计的概念去理解,我们不难看出诗歌所描写的意境非常深远。

筑客网名师讲堂:郑曙旸《住与宅》引发对现在居住文化的思考

杜甫的《绝句 四首》,作者表达的重点并不是这个宅子,而是住宅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我们仔细的想一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作者把天地万物山水之间,全部了然于目。与此相比如今我们有哪一个房子,哪一所宅院能有这样一种意境,至少城市里是不可能,那么在农村,能达到这种状态吗?似乎也很难,这就是诗歌。如果我们能把房子设计成这样一种意境,那绝对是一种诗意,一种栖居的状态。

筑客网名师讲堂:郑曙旸《住与宅》引发对现在居住文化的思考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讲求的是一种自然气息,体现了一种和谐之宅。诗歌的最高境界是能达到一种状态,通过诗歌我们不妨注意一下今天的设计,能否达到诗的这种意境。也就是说,作为领先世界的华夏设计,我们曾经在建筑与器型,材料与工艺上都达到了无可比拟的情况,但我们并没有把它传承下来发挥到极致。

 

诗意的栖居曾经是华夏大地上人贤士之的现实,我不是说今不如夕,只是我们应该学会反思。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曾经把文化和技术发挥到极致,而当今的人们为什么反倒没有祖先那么有智慧?我个人认为是因为我们的人文素养,在近若干年的时间中的严重倒退,我们只迷信于技术,似乎有了技术,一切都不在话下,但问题并不是只是这样。我们对中国的文化挖掘的太浅,乃至于我们身在宝山中,却不识货,什么事情都以国外理念为标准,这也是中国文化衰败的重要原因。如果大家未来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这块沃土,只是你不能按照过去古人的生活去生活,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工作方法,以及他们的观念,在今天绝对是有用的。

 

了解郑曙旸老师《住与宅》的更多观点,详见筑客网www.zhuke.com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