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设计》名家论坛
当然,这个案例有相对的风险性,最后我们得标了,但是业主没有让我们用那个材料,感觉那个材料是纸糊的。我们以前做过,我弟弟原来在香港(太古广场)做过一个展厅,都是用那个材料的,我们有把握做,但是业主没有把握,感觉广州都是卖给特别有钱暴发户,这样的材料他们感觉不能接受。后来很可惜没有用那个做成,但是大致的概念还是由那个发展出来的,我们用木头做了,感觉很可惜,纸拆掉感觉一点也不可惜。
这是深圳的办公大堂,20米高的空间,顶上有一个很大的采光天窗,当然那个天窗,我们认为在深圳这种接近热带的地方对下面有很大的影响,天窗要遮掉也不太可能,我们当时针对这个空间做什么呢?我们后来叫这个是光的容器。概念是白天阳光对着的照射,透过光的容器释放到内部空间。晚上顶部的灯打亮时,这些容器就亮了,感觉白天这些光装在容器里面,晚上容器慢慢把光释放出来,这样的概念来做顶上的处理,让顶上和强烈的光中间形成协调。
这是上海99大舞台烂尾楼的电梯厅,当时是厂房的电梯厅,非常宽,不像现在办公大楼核心筒受比较多的限制,两边的电梯厅,中间有近4.5米的宽度,这样的情况一般比较少。我们这里做了一些处理,想和一般的电梯厅不太一样,大家常进出办公大楼你从一楼进去,坐电梯出来,经常会不知道该向左还是向右,即使你每天在那里上班,你会发现左转走错了应该向右走。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我有这样的经验,后来我就想,这样的问题比较多,因为你可能今天在进电梯的时候会想事情,可能很挤的情况下,你会忘记我是从左边还是从右边进来,有这样的宽度,我们可以把电梯做成立体的形式,是你从这里进去和从平的地方进去,你很容易有这样的印象。你从这里进去再出来时,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应该是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这边的电梯门,我们和一般的不一样,一般是和对面平行的,我们做成这样,当然实际的门还是在里面,我们把造型拉出来的,因为有足够的宽度。这个造型拉出来,我们甚至把整个内部的顶也拉出来。
这个案例是一个建筑的案例,在南京靠近新街口一个很贵的楼盘案例,这个楼盘有四栋住宅,两栋下面是会所,中间是市政道路。市政道路的概念,实际上你不太能把两边连在一起,必须被市政道路切断。我们被委托来设计这个会所,我们觉得这边的会所用完了,你还要出小区的大门再到对面的会所。或者住在这边的人要用会所,要穿过马路用会所,总感觉不在自己的家里,感觉这样的会所设计起来比较别扭,感觉被切成两半,虽然功能你可以区分,作为餐饮、作为运动的会所,但是对使用的人用了这里用那里总是要穿越马路。当时说做天桥可以吗?他说做天桥没有什么理由。大家可能会有做天桥的概念,我们是从一些其他的角度进行切入。我们了解了一下这个路叫邓府巷,邓府巷是纪念明朝开国将军(邓玉),(邓玉)39岁就死了,死之前没有打过败仗。可能因为死得太早了,再多活几年可能会打败,在之前他是常胜将军。刚好他是住在这条路的旁边,所以这个路叫邓府巷。我们就想这个路叫邓府巷,又是常胜将军,我们干脆做一个凯旋门可以吗?当时我们就提了一个建议,如果做一个凯旋门给市政府。南京这样一个有历史的城市,每个有历史的街道都做一些事迹的廊、一些建筑的纪念,这条路就不是只有一个名字,而是跟着它的历史、事迹和建筑的语言,可以混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先做了这么一个东西,当开发商提给市长看是否可以通过,市长竟然上当了,他觉得这是好主意,那我们正好可以利用凯旋门把桥跨过来。当然凯旋门我们也可以做成圆环型的,圆环的形式,这边的人可以在这边慢跑,跑过去跑回来。还可以从这边走楼梯下到会所,所以我们觉得做圆环还是最理想的,可以变成早上有顶慢跑的地方,谁说凯旋门一定是方的?我们做的是环形的。这个案例提出,还是引起很大的回响,其实我们的目的只是连接两边的会所。
[9]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