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槟:中西方对奢侈品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异
摘要:达芬奇造假事件曝光后,在家居行业内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很多围绕“洋品牌”、“奢侈品牌”展开的讨论可谓铺天盖地。那么,中国家居行业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奢侈品?奢侈品该如何定义?系列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2011年7月 22日上午,“中国家居产业的...
雷槟:我对家居特别不熟,刚才周先生给了我好多的问题,我有这么一个经历,我曾经在,因为我在比利时生活过,我讲一段这样的一个故事关于家居的。我坐在一个我一个朋友家里吃饭,吃完了以后,老人家跟我说,你坐这个桌子是我在拍卖会上买的,这个桌子是1815年生产的,我就看这个桌子,因为我觉得在中国不可能有一个,我朋友会让我坐在200年的历史上吃饭,这个桌子肯定会供起来,我说你家里还有什么,这个叉子没有200年,也没有100年了,银叉子。我想这个叉子进了多少个人的嘴了。老人觉得我蛮喜欢东西的,他就说你如果喜欢的话。我说这个事的意思就是,我觉得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奢侈品的定义不太一样,在消费的趋向上也不太一样。我感觉中国是一个品牌市场但凡有品牌市场的地方,往往是因为有很多消费的,知识性消费比较少。古董的话,1815年生产的这张图片,这个和达芬奇里面的品牌去比算不算是一个奢侈品,一个可以传世的桌子,至今还在用的话,在中国不能称之为奢侈品的话,显然我们的概念和西方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了。
回到国内来说,比利时是一个非常低调的国家,但是全世界最好的啤酒都是比利时生产的,排名前5名的啤酒,都是比利时生产的。在中国有很多人愿意去消费全世界最大的,荷兰的啤酒。在北京是可以喝到比利时最好的啤酒,在三里屯,这些啤酒在那里卖的价钱是40块人民币,中国人不认识,中国人到那个地方会喝青岛啤酒,即便在中国大饭店和世贸天街也会拿这种啤酒。我想说的意思是,中国大多数在消费奢侈品也好,品牌的时候,大多数是根据知名度消费的,这是很多国外的品牌来到中国以后是品牌二次发展的一个现象,有些品牌在欧洲排名第一,但是到中国人不认识它,所以要在中国重新做一个品牌,这在中国非常吃力的,这需要时间。所以中国的现状,广告有两种方式来快速培养品牌,一个是广告,我们大家会发现,尤其是房地产,房地产是快速发展的市场,大家知道亚运新家园现在成为一个地标,原来是少管所,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有一些品牌不具备这种快速制造的这种可操作性的时候,就出现了达芬奇这样的情况,把一些品牌杜撰一下,像这种情况,在十年前已经有了,在意大利、法国贴牌,OEM一些品牌然后来到中国,利用国人对国家的神往,因为他没有去过他也没有真正消费过,也没有在这个国家生活过,这种神往帮助品牌的建立。达芬奇就是利用了很多国人对品牌的这种认知度不够,或者对东方人的特性,东方人对这种等级,对品牌天生很沮丧,这也导致了中国是第一大奢侈品排名第一,日本是第二。这跟文化有关系。第三个我想拉回到智能化这一部分,很尴尬,智能化大家没有人会提出来,智能化里面的奢侈品品牌是什么呢,我们说微软,微软是不是一个豪门品牌,是500强的企业但不是一个豪门品牌,我们再去说三星,三星是一个奢侈品品牌吗,可能也不是,三星和阿玛尼合作以后生产一些奢侈品品牌。我觉得在知识消费类型的产品上面,在中国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品牌的定位,中国的市场不是一个知识型的市场,达芬奇也好,为什么动不动就谈实木,很多的时候实际上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真正的科技,还有里面的设计有一些有关更高层次的一些东西。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度,因为知识的缺乏,而导致了这种在中国和西方出现了不同的奢侈品的品牌定义。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