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那个冬天我终生难忘,1978年,那个春天也同样难以忘却。转眼四十年过去,应该会有很多人纪念这样一个时刻。【详情

观点一

   1977年,那个冬天我终生难忘,1978年,那个春天也同样难以忘却。转眼四十年过去,应该会有很多人纪念这样一个时刻。

  那年我结的婚,旅行回到北京,就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全国重开高等院校公开招生。平地一声雷,这个消息等待了多久啊!无论是在北大荒还是北京的工厂,每当有推荐工农兵学员机会的时候,心里总是暗暗地祈祷。虽然知道幸运几乎没有可能落在我这样背着家庭“黑锅”的人身上,但是渴望的念头从来没有熄灭。通过考试公开招生,这意味着严格的政治审查不再是第一位,任何人只要在所划定的范围内就可以自由报名。

  十年以来的持续自学,仿佛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

  自从1966年7、8月以后我们就没有真正的再上学读书。“复课闹革命”短暂的中学教育,并没有得到多少知识,然后匆忙地离开学校,走到“广阔天地”里。往多了说,也就是初中的底子。对于这样薄弱的基础,自学一般只能向文科方面努力。理科方向包括数理化的学习比较困难,缺乏指导和实践的条件。1973年以后,我又加上绘画方向的努力,企图走出另一条人生道路。

  虽然是自学,在接受大学教育之前,我就已经把几乎当时能够找到看到的中外名著基本读完。包括四部古典名著,国外古典《一千零一夜》《神曲》《堂吉柯德》《莎士比亚全集》,还有大仲马、小仲马、雨果、左拉、普希金、托尔斯泰、契柯夫、屠格涅夫、肖洛霍夫、马克吐温、德莱塞等等。偏一点的还有波兰的显克维支、俄国的陀思妥也夫斯基等。诗歌诗词也是中外皆读,李白、杜甫不用说,诗剧《浮士德》《唐璜》、普希金诗集、惠特曼的《草叶集》,偏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读过。革命的就更不用说了,《鲁迅全集》和所有红色小说几乎无一拉下。现在回想,在那样一个特殊时期,能够读到这么多书有点不可思议。这其中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周围的环境因素。家里原有不少,“文 革”后期与父亲一起到“内部书店”也买了一些。周围的人介绍,相互借阅,包括蔡仪的夫人乔象钟是文学研究所的,仅她就悄悄地借给我很多普通人看不到的书籍。

  在当时,是有实在不行还可以做文学家的梦想。可以说,这辈子读的小说,大多是大学之前,上学以后小说很少读。那个时期还读了很多的哲学、美学及文学理论著作,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费尔巴哈、康德等。美学则“师从”蔡仪、李泽厚、朱荻。这些打下一定的哲学文学功底,让我今天仍保持写作的爱好。同时,也培育了成为“书虫”基因。

  绘画的学习就比较专业了。先是山西大学旁听启蒙,后来回到北京跟着中央美院的一帮子弟画素描。再到东城区文化馆的美术班学习,还不断地出去写生。延安时期的老画家辛莽专门指导,每周一次必到他家交作业。崇拜的是印象派、巡回展览画派。设计的知识来自工艺美院的吴劳,是他让我知道画画之外还有另一种艺术。音乐,则是几乎听遍所有能够找到的西洋古典。有了这样的基础,似乎就等机会来临。

  我报的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志愿里似乎还有戏剧学院舞美系等。报名通过,马上进入紧张的考前准备。好在那个时候艺术类的考生不用考数化,不然我就更抓狂了。政治、语文加专业,史地可以不考,没有英语考试。由于工厂里很多人都报了名,涉及面大,领导没有给假,只在考试前三天才给假回家。

  复习的时间不长,大致是十月下旬到十二月。先考文化课,文化课通过以后等通知,再考专业课。凭借原有的底子,我高分通过文化课考试。当时一个厂里几十个年轻人参加考试,只有我一个通过。在其后两次七八、七九,加之七七年这一次,一共三次大学招生考试,工厂也陆陆续续走了十几个人,三次下来我仍然是最高分。为此,1980年工厂调工资,居然为此还给我涨了一级。

  1977年12月10、11、12日是北京市高考的时间。清楚地记得,在那个决定命运的日子,我骑着自行车早早地赶到了考场。验过准考证后,找到自己编号的位置坐下,脑子一片空白,心脏剧烈跳动。考卷发下来以后,眼光集中的考题上,思绪才慢慢稳定下来,逐渐回到了自己的世界。答完后又检查了两遍,交了卷子走出考场。

  专业考试上午素描,下午是图案。那日,天阴着,不大的细雨中还有点雪粒,带来的说不出是压抑感还是舒适感。教室的外面和里面都有些湿漉漉,身上也是潮潮的。走进考场,找了一个比较近的位置,架起画板。考生挤得满满,画板挨着画板。素描对象是石膏像,好像俗称“宙里”,反正是反复画过多次的,心里比较踏实。给自己的要求就是不看别人,不受任何干扰影响。我知道,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是画不完一张完整素描的,只要比例正确步骤得当就不会有问题。几支2B的中华铅笔一直使到头,时间到点只完成了多半,大轮廓是有了。如果要求画完,于我可能反倒不利。我对于素描最后阶段,收拾成为一张完整的作品,始终颇为头疼。因此知道可以了,虽然没完成还是坦然交卷。

  1977年,那个冬天显得特别漫长,充满了期盼和焦急的等待。内心也充满惶恐,惴惴不安,没有一点再干什么的动力。在工厂干活更是魂不守舍,天天眼巴巴的望着邮递员。这也成为自1966年开始,最后一个沉重的冬季。

  上学的时候,是乍暖还凉的初春。

  1978年3月,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已经开学以后,才接到入学报到的通知,较正常入学晚了近一个月。

  能够上学的确比较曲折。初期的名字叫“走读班”,是个编外的意思,实际上这是七七届扩大招生的结果。毕竟中断十年的高考,也就是积压十一届的学生。后来看到资料说,570万人参加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次冬季高考。

  没有能够在第一批录取,是有各种不同原因的,我是因为已经结婚的一项。这一年的招生条件明确规定“婚否不限”,这样我才能通过资格审核,却不知道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招生条件里有一条“未婚”的限制。我至今不能理解,为什么在这条上与整个招生条件相左。之所以不限婚否完全是出于实际。到1977年,老高中生大的已经三十多岁,怎么会不结婚呢。

  也是近年逐渐“解密”才知晓,若不是有人“上访”申诉,包括给教育部写信,我们就不会有后来的结果。我是写了信到工艺美院陈述。入学以后有人回顾告知,我的信是拿到院党委会上读的,当时读到不止一人流下眼泪,“文 革”中的悲惨遭遇打动了他们。其实,同学中有着相仿境遇的不止一个。

  那个时候为解决问题避免矛盾,的确还有不少办法。“走读”就是一个发明,而且专利不是工艺美院,全国都有。意思是不住校,不挤占学校的住宿资源,可以扩大招收同城考生。

  叫“走读班”,学校实际上并没有让我们“走”过一天去读书,但是“扩招”进来是大家都知道的。就这样,我和我的同学挤进了这所艺术圣殿的大门,成为27.3万人中的一员。

  永远忘不了,1978年的春天是美好的,天特别的晴朗,一扫十年阴霾。拿到迟来的《录取通知书》并没有觉得晚,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报到那天刚刚下完一场小雪,蓝蓝的天空夹带着一丝寒意。学校院里的玉兰已经开始萌芽,空气中飘荡着春天的气息。十四个北京青年就这样聚到了光华路上。

  那个冬天和那个春天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我的人生轨迹也由此转折。至今要感谢两个关键人物:邓小平和查全性。1977年夏,在邓小平的提议下,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查全性,当时武汉大学的副教授,一个小人物仗义执言一炮打响,说出了许多人埋在心底真话。邓小平能够从谏如流,当场拍板定下这件改变一代人也改变中国的大事。

  1978年,那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正是这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的帷幕,开始了中国人民“春天的故事”。到今天,持续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到了世界前列。

  毕业以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火热的建设中,参与并见证了伟大的历史进程。如今,77、78、79三届学生大多进入了退休时节,应该是基本完成了“上半场”的任务,要进入到“下半场”了。我相信,这一段里大多数人会更加自我,也会更加精彩。

  2017年8月6日 于北京东方太阳城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浪家居网无关

家具设计中的思想理论基础,而是近代中国文化发展上的问题,是中国设计领域里的问题,是整个中国家具工业建设中的问题。【详情

关于家具设计思想的思索

    有一段时间没有谈家具设计的事情了,虽然我们在过去的若干个月份里,成功的组织了十几场网上论坛,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触及核心问题的题目少。同时,“设计”越来越成为时髦事情,一场一场的设计展览、论坛不断的办,我在高兴之余也有一丝担忧,生怕商业的毒素侵蚀了设计师的良知,担心设计师把自己的心灵和理想埋没在浪潮之下。

    设计师是以作品和形象说话的,思辨不是专长。我因为没有直接去做设计,有了更多时间去做思考。去年卢涛发动我参与,组织了一次设计师的“北欧之旅”。一路上,除了对于北欧家具设计的学习外,我一直在思索中国家具设计所走过的道路,思索自己的问题。

    当然,谁也不能否定我们的进步。这三十多年间中国家具设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跨越的步子不小。我不会忘记张彬渊、胡景初老一代人起到的作用,不会忘记“联邦”、朱小杰等在中国家具设计发展初期的作用和影响,更看到今天家具设计圈里朝气蓬勃的一代。如果说当年中国家具设计仅仅是星星之火的话,今天虽然未到燎原之势却也是“形势一片大好”。然而进步归进步,问题归问题,在今天中国家具设计发展上还是有不少问题,其中,基础理论建设是也。

    家具设计中的思想理论基础,一直就是中国家具设计中最为薄弱的一块。这倒不单是家具设计的问题,而是近代中国文化发展上的问题,是中国设计领域里的问题,是整个中国家具工业建设中的问题。

    整个中国近代史除了挨打的时候就是向西方学习,设计也不例外。“设计”一词就是外来语,我们的文化里原本没有对应的概念。我们全盘接受了西方文化里所有关于“设计”的基本理念,这本来没有什么错。我从大学受到艺术教育开始就知道了“包豪斯”,并晓得现代设计的开端。后来接受的什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高技术派”等等,无一不发端于西方,却从未有过疑议。我们所有的设计思想无不是遵循别人的原则,所谓“中国元素”只是贴花或修补。疑问是从近年开始的,是在我们国家经济情况不同以后对这些有了重新审视的角度,有点好比我国正在角力旧的国际秩序。突然发现中国古老的文化并不像想象那么无用,包括中国古老的哲学古老的医学和古老的文学,还有中国古老的工艺技术。也是由于若干年来深入传统家具这个行业,有机会深入学习了解我国古老的家具制作技艺,使我对于设计思想,尤其是家具设计思想有了重新思考的另一个支点。

    对于当代中国整体文化建设我可能说不上话,因为没有涉及那个层面,也没有那个高度,但对于当代中国的家具设计还是必须说点什么的,毕竟担负了一定责任。自一年以前开始我就一直思考:一定要建树中国家具设计思想,由我们这代人一起把具有东方文化特点,有时代特征的理论基础一点一点积淀下来。最近这种想法更加强烈并有了一些初步意见,也曾和一些朋友交流,现在拿出来与更多的朋友共同探讨,希望在中国家具设计领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具体为:推出“中国简”的风格概念。应该是,一个以中国元素为主体的家具艺术风格,体现为:以榫卯结构为特征架构,以明式家具简约流畅线条造型,融入中国人文特点,具现代特征的一种风格。

    等待“拍砖”,也期待更多同仁一起添砖。

    2015年7月16日于合肥飞北京 波音737-800空中书房

古老的城堡及恒河上的游船,阳光下人影的斑斓错动,圣洁与肮脏的混合,这里的一切都令你晕眩恍惚,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详情

圣城瓦拉纳西

  喜马拉雅的冰雪从高原汇融而下,由西北向东南穿过印度北部。她以她的名字哺育了一个文明——恒河文明,也成就了河边一个不朽的城市——瓦拉纳西。

  对于外人,瓦拉纳西有着永久的神秘。无论是狭窄街道上拥挤的人们还是河水里虔诚的人们,无论是上游的祭祀和沐浴还是下游的火葬,无论是祭司们晨曦中的低吟还是暮霭里的高歌,无论是那些苦行僧还是卖花的小姑娘以及到处游荡的牛和狗,还有古老的城堡及恒河上的游船,阳光下灯光下服装人影的斑斓错动,圣洁与肮脏的混合,这里的一切都足以令你晕眩恍惚,令人恍然回到了若干世纪以前,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恒河在这里是由北向南流淌的。河对面一片空地,应该是丰水期的缓冲之地,人和牛在这里恬憩着。城市的每一条街道都可以通向河边。瓦拉纳西是天堂的入口,是天堂与人寰的衔接之处,甚至也连接着地狱。瓦拉纳西也是所有印度教徒向往的地方,因为他们的向往引得我们向往。这里挤满了信徒、游客和乞丐。这里是今天同时也是昨天,是千百年来每一天的重复。

  清晨,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恒河里已经有了沐浴的人们。以印度一二月的天气,河水还是很凉的,但是这阻挡不住信仰的热情。据说,恒河来自天上,是从湿婆神的头上流下,饮恒河水并在恒河中沐浴有起死回生洗清罪孽之功效。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祭司在河边的祭台上静静地开始了晨祭,一直到太阳初升。

  河岸的石阶沿着河边一直伸延,说明这里需要容纳下很多人。随着太阳升起,人渐渐多了起来。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一批一批走入水中。她们用虔诚洗涤心灵。看着这种仪式也让自己那颗麻木的心感到震动,心底似乎有一种东西在甦醒。阳光映照在古老多彩的建筑上,和女人们鲜艳的服装“纱丽”呼应,耀得你睁不开眼。这种色彩似乎来自一个民族精神的深处,反映了一种心灵的追求。绚丽直接涂抹在生活上,河水与城市也由此获得生命。

  恒河祭祀是从傍晚开始的,这期间恒河里的沐浴好像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只是下午男人会更多一些。当太阳西下,西边的天空被抹成一片玫瑰色的时候,沐浴的人们逐渐减少,另一个伟大的时刻即将来到。如果乘船从河上往岸上看,可以看到在恒河的岸边有两个祭祀的场所,像两个大的露天舞台。灯光逐渐亮起,人们围了过来。夜幕降临的时候祭祀在高亢的吟颂中拉开序幕。这是一天活动的高潮,也是瓦拉纳西这座城市的华彩乐章。印度文化有着相当的复杂性和多元因素。由于对印度教的陌生,我们不太大容易明白祭祀活动的细节内容,但是知道这些祭祀是关系到灵魂,关系到升入天堂的大事。在诵经师与信徒们的一唱一和中,祭台上烟雾腾起,祭司在一步一步的操作着,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也把众人的情绪带向高潮。在众人的和声与祭司手中火焰的烟雾中,你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天堂的确很近很近。

  由这里向下游约一公里就是一个火葬场。据说这里的火种也是精心保存了逾千年的。在瓦拉纳西火化基本上就可以一步到达天堂了。尸体被色彩鲜艳的尸布裹着抬到这里,有的也来自远方。与尼泊尔火葬不同,这里的已经没有了大块的木头可用,但并不影响把他们送入天堂。火化后七天骨灰就可以送入恒河。至此,一个人的这次轮回就彻底结束。这里的火化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穷人富人一样, 只需三个小时都成了灰。看着缕缕青烟升空,我不知道随之而去的是亡者的灵魂还是躯体曾经的一部分。

  火葬是不允许拍摄的。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我只在船上望去没有靠近。与尼泊尔相同的是,在生死离别的关头没有很多的悲伤,一切都显得平淡平静,似乎只是若干分别中的一次。生与死的分别也许真的不需要很多痛苦,也许应该相信,此后天上人间,相见的机缘还有。其实,轮回不过是一种看法。如果把生命看作一滴水,把死亡看作水滴对于大海的回归,轮回可能就容易理解一些了。

  距瓦拉纳西十公里的沙那,是释迦牟尼最初弘法的地方,称为“鹿野苑”。之前虽然也没有来过,但这里对于就好像熟悉了许多。两千五百多年前佛祖在菩提树下想明白后,来到这儿找到他最早的五个伙伴,并开始说法:“初转法轮”。之后有了若干追随者,佛教开始形成。我想,他们的模样应该与现在的苦行僧没有什么两样。一两千年以来,中国一批一批执著的追求者从中土来到天竺,取回真经。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位高僧——玄奘法师。他主要修行的地方“那烂陀”离这里不远。

  随着光线的暗去,远处,人们放在河里一盏盏的烛灯,一眨一眨地似来自天堂的眼睛,对生命还在发出亘古的追问。

  “嗨,罗摩!”我还是不能理解你——瓦拉纳西。

  注:“嗨,罗摩!”是甘地临终前最后一句话。

宗教在各民族各社会都存在,然而不管哪个宗教一样等级森严,与世俗并无二致。可以看出:拜神本是个体心灵需要,而大家都拜就形成社会需要。【详情

拜神

  去到阿拉伯国家,往往会对他们的祈祷十分惊奇。因为他们的祈祷一天有五次之多,只要时辰一到,不管正在做什么,都会面朝麦加下跪长拜磕头不已。

  其实,不只是阿拉伯人,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民族都有不同的宗教和信仰。印度有印度教,这是一个比佛教更早的宗教。在尼泊尔、印度信奉印度教的信徒一清早就先进行供奉祷告,之后才是一天劳作的开始。

以色列有犹太教,这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教,据说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很多教义皆出自于此,所以耶路撒冷有那么多的争端。以色列是发达国家,除去在“哭墙”看到宗教仪式,平常一般是不多见的。但是以色列有“原旨犹太教”的信徒,他们的穿戴举止就很另类,宗教仪式也十分复杂。在耶路撒冷街头看见不管什么时候都穿着大衣戴着高帽头发卷卷的那些便是也。

 去欧洲比较多的对教堂就不会陌生,到欧洲不管哪个国家,参观教堂是旅行社最喜欢安排的。一是教堂的确有很多知识和故事有得可看,二是参观教堂一定不会收费。教堂是基督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这里拜神当然不会少。国人对此有很多混乱,往往把“天主教”与“基督教”分开,以为信奉不同。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因耶稣基督而创立,只是后者为“新教”,是路德改教以后的。去过意大利认真看看梵蒂冈,再去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多听听看看就会清楚。

  在中国拜神拜佛曾经被禁止了一段时间,但是人们总体来说还是很热衷的。特别是旅游业兴起以后,中国人盖庙修佛的积极性更高,除去原有的寺庙外这些年全国不知又建了多少。其实,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没有不迷信的,但又没有多少真信的。所以在中国什么东西都会风行一时,却很难持久。尤其近现代,更缺少纯粹的殉道精神。任何大神都行,只要保我发财就好。进了殿,膝盖一软纳头便拜,并不问所拜何方神圣,以致常有笑话闹出。中国人也很实用,很多地方拜佛的祭祀只在供奉的地方放一放,够了时辰拿回来自己还是要吃的,而且吃的更踏实,反正那些塑象不会吃。

  不过,中国的宗教不管是佛是道,神仙的确多,各路高人皆有,绝不是短时间能够弄清楚的。以我愚钝,仅佛教里参加灵山会的菩萨们就没有整明白,还别说识五百罗汉各位尊者。道教里神仙就更多了,天尊天王大仙小神,而且经常一拨一拨的,当然也有单打独斗的,不管哪一个方向都有神圣把守。这也造就了中国人见神就拜的习俗,演绎到世俗里也是同样。致使很多家伙不管自己的尾巴曳起来没有,脸上的妆是否涂匀就粉墨登场,插上一根稻草便自号那路神仙。唯独与庙观里所塑不同,这些“神”是要食人间烟火的,收费必不可少。

  中国人还真的是有不少神,谁没有在心底祈祷过呢?谁没有为某一件事情的成功而暗暗向神灵祷告过呢?

  过去曾有听过,说“一神教”高于“多神教”。我不研究宗教,只是这些年看过来,觉得并无高下之分,民族习俗不同而已。不管多神一神作用都是相同。

  后来又发现,历史久远一些的宗教,其大神更多是生活在另一个空间里的,而时间近一些的则是在世上真正生活过。耶和华也就是上帝没有在我们的空间里,真主与湿婆神似乎也不曾。但佛陀释迦牟尼是实实在在的人,曾经的悉达多王子。耶稣基督和稍晚一些的穆罕默德也都是“真人”一个。道教则是“天人合一”三界皆通。记得鲁迅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中国人有不喜欢佛,有不喜欢儒,却没有不喜欢道的。明白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中国大半。窃思:真人成神或者与自己最近的亲人追念有关?与集体潜意识有关?要知,中国历史上成为神仙的人物不在少数。

  宗教在各民族各社会都存在,然而不管哪个宗教一样等级森严,与世俗并无二致。可以看出:拜神本是个体心灵需要,而大家都拜就形成社会需要。

  2015年5月29日写于赣州机场候机楼

书房,顾名思义是“书的房间”,书房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需求,如果涉及“中式”可能就更加小众。正因为小众,我们也就考虑的更加深入。【详情

书房的硬件与软件

  中式书房一般需要两方面的东西,一为“硬件”,另一为“软件”。硬件是以家具及书构成,软件则以装饰、饰品及空间考究组成。硬件中家具宜以木为主要材质,因为书是很重的,不结实不行。当然,木本身也更适合于中式情趣的表达。

  书桌必不可少,这是书房的主干,是书桌的基本形态决定了书房的主调。如果主人兼习书画,书桌就要画案形式的。这种画案当代一般以红木家具为多,并倾向于明式,无雕刻,束腰无束腰。若上紫檀料,可少量雕刻,增加明暗起伏。如主人不需这些,书桌可小一点并加抽屉。抽屉宜设分离式的为好。不管画案还是书桌书房需置备电脑桌,以满足另外的功能需求。

  书架是书房另一个主角皆因其体量大。一般而言,书房里的书架至少三个,多则不限,也可以是定制的,一面墙或几面墙。上点年纪的人一定对当年毛泽东的书房有深刻印象,其实,中国很多做学问的人一辈子是把自己埋在书山文海之中,四壁皆书很正常。这些人总体来说凤毛麟角,不在主服务区里。书架可兼作博古架。

  椅也是书房不可或缺的,选择什么样的椅子是个讲究。个人倾向备一把现代的五轮转椅,要现代气息很强的那种,成为整个书房中式气息的对比参照物,增强感觉。同时备一把明式的椅子,以透露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其他,如小圈椅或禅椅,榻或小罗汉床,香柜香几等等,按个人爱好即可。

  从理念来说,当代中式书房的设计出发点是实用,所有用不到的东西都应该剔除。小圈椅是密友小聚,榻或罗汉床是读书半卧,香柜不一定必须。

  装修风格不求中式。个人体会,中式装修再加上中式家具整体氛围过于凝重,不是多数能够接受的。可以考虑装修风格不中不西,以简约为主,带现代气息。换句话说,当代中式书房的“当代”两字,需要从室内装饰中体现出来。当然,当代中式室内装饰也还需要探讨,以对中式居室概念不断丰富。

中式书房的灵魂

  除去硬软两个方面的思量外,最重要的问题是在于打造一个什么样的读书空间?也就是当代读书人的精神追求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有哪些情趣?有了这些,中式书房就有了灵魂。

  谈到这个话题就一定要回过头看看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这里只能浅浅划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很复杂的阶层,因此思想层面也丰富多彩。简而化之,可以称之为“士”,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士为知己者死”,皆是这班人。“士者”是中国古代一个更要阶层,与“门阀”对应,不是高高在上的权贵,当然不排除两者兼有之。这批人里出名的有“三曹”与“建安七子”,有“竹林七贤”,有“唐宋八家”,也应有“扬州八怪”等等等等,难以胜数,有僧有俗,有官有民。比较早的体现出文人气质的是曹植等人,到东晋王羲之等风格更明显。概而言,古代文人多有:清高、清谈、志远、崇虚、出世、明哲等精神层面的特点。

  现代知识分子的气质是从“五四”运动开始逐步铸造,虽然在后来经历次运动,又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有许多负面东西,但瑕不掩瑜,骨干依然。现代知识分子着重体现了:务实、强闻、入世、功利等等。无论古代现代,知识分子即士者敢于担当。

  书房最重要是把主人的气质、精神体现出来。在这样一种需求下,书房不宜多摆杂物,包括字画。推荐几件东西可以考虑,一曰“古琴”,琴为禁者,可以不习只设。二曰“石”,是无雕刻那种。三曰“佛像”,可以不信不可不知。如果说客厅是这家主人门面,书房则是“神所”了。

  当代中式书房家具用材,窃以为还是红木最好。

在今年准备“第三届中国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的过程中,我提出“打造当代中式家居”做为2015年6月26日开始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这场活动的主题。【详情

打造当代中式家具

    在今年准备“第三届中国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的过程中,我提出了今年展览的主题,即“打造当代中式家居”做为2015年6月26日开始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2、3号举办这场活动的主题。

    为什么设这样一个主题?这要从去年品鉴会的主题谈起。2014年第二届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上,我提出的主题是“器以载道———当代红木家具文化推进”。通过这个主题的提出,我们的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开始注意到,并把做产品逐步提升到做文化的层面上来,开始了有意识地主动地打造有相当文化含量的当代红木家具制作阶段,使红木家具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当然,“器以载道”是一个大题目,不是一时一次可以完成的。中国历史上有“重道轻器”的倾向,而这三十多年我们又实践着“重器轻道”,如何能够“有道”?何种器物可以“载道”?都是大题目,非一蹴而就之事。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这样一个主题是有更多缘由。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家居生活概念,以让近些年已经混乱了的生活方式有一个新的追求。要在最个性化的私人空间里恢复中国居室的人文理念,正本清源,让民族的传统和习俗重新回归。但是,这又不是简单复古,应该是建立在现代化、电气化、互联网时代的基础上的现代家居。

    其次,这种家居环境的打造是以家具为骨干和核心营造的,所以,家具设计顺理成章地要在其中担纲领衔。现在由红木家具企业家、设计师率先承担起这个大任。当然,这样大一个题目不是红木家具人能够单独完成的,它涉及到更加广泛的文化艺术领域、思想研究领域和整个家居设计领域,其中尤以室内空间设计师的作用为重。同时,也涉及到大众的共同认识。但是,如果没有人挑头,一切等待水到渠成,我们的事业就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与生活和传统最为贴近的红木家具人,承担起在新时代条件下重塑具有中国特色中式家居生活的建设,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代中式家居生活”应该包含什么?

    “当代中式家居生活”应该包含什么?这同样是一个大课题。我只是粗粗思考,初步认为:在这个课题下,首先是在对今天条件下的生活信条、生活信仰、生活习俗、居住条件、工作条件、工作需求、文化需求、学习需求等等基本要素进行高度抽象,在此基础上做以物质营造满足肉体以及精神需求的居室空间工程;其次是对“中式”的研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条件下的重新认识,是对于传统在现代条件下的一次扬弃。最后则是木文化对于当代健康生活的重新定义。

    就这粗线条地一划,已经觉得题目大的有些吓人。怎么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必须从点滴做起,从手底做起。

    而对于家具人来说探讨就可能需要更加具体,换句话说是要做什么样的家具。我认为,这第一就是看到成套家具,形成一个系列家具的需求。话分两头说。这头是,在现代居室空间上,功能区域的划分已经十分清晰。这种划分是具有当代特点的,是近十年以来中国人的居室条件空前改善以后明确起来的。一般家庭居室空间划分会包括:客厅、餐厅、卧房、书房、厨房、卫生间、玄关等。这种功能不同带来需求不同在现代家具中已经充分满足。从另一头说,中国传统家具没有这种划分,古人有一些比较粗的说法,如:几案、椅杌、床帐等,我们现在所知的传统家具划分是后人按使用功能划分的,大致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和杂项类。在当代红木家具发展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开始了成套家具开发,有一些成熟的产品,只是从整个行业来说还没有对此有充分认识,也很难形成风格鲜明、系列成套的产品。但是不管怎样说,大框架已经有了,就是往前走几步的事情。

    第二是在家具中体现古代和当代人文精神,由造型、线条、装饰塑造当代国人的情愫。把我们对于器型的把握,对于型、艺、材、韵的考究以及中国历史以来的工匠精神注入到红木家具之中,做最精致最讲究的当代红木家具。

    对于红木家具人来说,要认真研究现代家具的系列特点,研究现代家居配套的整体性,进而研究当代中式家居文化是一项重大任务,是把红木家具从明清古代带入到当代的重要途径。只有把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掘出来,打造出一个适合当代审美观念、服从当代生活方式的中式家居整体环境,当代红木家具才有未来。

    倒回头说,我一直思考,为什么近三十多年来与我们生活毫不相干的欧美家具包括宜家家具会大行其道,卖的又贵又火?究其原因无非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进而是对那种文化的向往。这其中,我很为家具家居设计师感到尴尬,我们自己家居文化在哪儿呢?我们的传统习俗和理念在哪儿呢?仅仅“土豪”就够了?小康就行了吗?所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做这件事,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复兴有着优良传统的中国居室文化,让当代红木家具传统家具做当代中国居室文化建造的先锋。

    时间紧促,6月展期马上就到,不及细细斟酌,先匆忙抛出,为参展企业做一个草稿,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2015年5月11日北京飞武汉,写于A320-200空中书房 

我家院子里玉兰树上的花骨朵儿也悄悄地往大里拱,哪一天春风吹,她第一个露出颜色,大胆地为春天做代言…………【详情

春来了,春走了

  住到顺义以后,最大的感觉是对自然的观察多了。从小到大都是住在城里,城里的特点就是楼多人多,现在又加上车多。而这些一年四季都是一样的,并不受季节变化影响。现在住的就在农村或者说是郊区,和城里的区别是前面三样少了,自然的东西多了。

    春天将到,树就开始有变化,特别是柳树树梢,在春寒料峭里给你捎来一丝暖意。我家院子里玉兰树上的花骨朵儿也悄悄地往大里拱,哪一天春风吹,她第一个露出颜色,用一抹鲜亮的色彩,划破整个冬季的灰暗,大胆地为春天做代言。接着是杏花、桃花,再接着是迎春花,靠后还有苹果树开的花,满目春光噢。

    清明雨水是绿的奶娘,一遍春雨让所有枯叶换上新装。无论灌木的乔木的也还有那些多年生草本,一色儿的嫩绿,让人心也欣欣向荣。再一遍春雨,绿颜转深,至此,春已牢牢站住。

    春天也是人们一年忙碌的开始。春节长长的休整让奔波的人们喘了一口气,之后又踏上各自的征程。做家具的人,大约从十几二十年前开始,每年三月在广东搅动起产销衔接大潮,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往广东跑:看展会、走工厂,观察行情。东莞厚街、顺德龙江、广州、深圳……这也是家具人的大季,关系一个企业几乎全年生意。所以为了这一刻,所有参加展会的人都做了充分准备。对于家具人来说,广东三月的展会就是春风第一枝,其中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也会收获很多。

    这以后,天气一点一点热起来,花儿也谢了,果儿慢慢地长起来。我家的杏子是最早的果儿,当杏儿慢慢长大的时候,春也悄悄走了。院子池塘里小荷露出尖尖角,伴随着蝉儿最初的啼鸣,告知夏的来临。

    春天是宽松的季节,允许更多的言论自由。各种花儿争着表达着自己的意见,所以姹紫嫣红,什么颜色都有。进到夏天就比较严肃了,除深绿就是浅绿。

    夏以后是秋,秋以后是冬,到了冬季一年的循环又快一圈完成。日子就是这么快,转眼间我们住到这边已经五个循环了。人生也是这样,一圈一圈过去就老了。回想年轻时候仿佛就在昨天,所以总要说过去的事情。自己说来觉得很近,其实已经过去三四十年,年轻人就会感到十分遥远。

    每天的日子其实差不多,日出日落柴米油盐上班下班,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身体里的荷尔蒙慢慢减少,使得所有活动都更加显得平静,日子在平常中重复。再想想,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本质生命的真谛。对于老百姓来说哪有那么多风花雪月气壮山河呢,日子一天一天的过,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地球转了几十亿年,人类进化了几百万年,不管有没有一个平行的镜像世界,不管有没有轮回转世,有这一世就要把握好。我不担心未来的能源会不会更新,不担心世界人口是不是太多,只担心空气好不好,蔬菜乳品能不能吃。

    清明时节,浙江东阳磐安的人们上坟扫墓,最后用炮竹通知先人通告世人:我们来过了,也似述“慎终追远”之意了。清明以后是谷雨,谷雨过了是立夏,离忙碌越来越近。

    夏天,蝉儿从泥土里爬出,在经过树干时把那层皮褪去并给我留下。它升华了,我把蝉褪拾起来,记起小时候妈妈说这是可以入药的。

    春来了,春还会走。2015年4月5日清明节义乌北京波音737/800空中书房

家具人做的是家具,就是一种器物,是形而下者。我们用这个器物做什么呢?用它以载道。载什么道?中国人文之道,生活之道,包括了形而上的那个东西……【详情

我们用这个器物做什么呢?用它以载道。

    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当代红木家具文化推进大会”上,我提出“器以载道”这样一个口号式的标题。后来听说很多人接过去用,说明虽然是一个口号,大家还是认可的。只是之后一直忙碌,没有把这个题目深入。

    “器”与“道”,本来就是中国文化里使用很广泛,概念很宽泛的词汇。这种使用正是中国文化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模糊性。中国语言与文字都有这种特点,一句话一个词可以从很多方面去理解,这两个字正如此。

    器,可以是一种器物,可以是工具,甚至可以是机器。器,也说成“器度”形容大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器就是工具。而“上根大器”的根器就不是工具了。

    道也同样,“道可道,非常道”,既有“说道”的道,也有抽象的道,有天地之规律的道。“大道朝天”就基本是具象的道路了。

    《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道器成为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道是无形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这就接近我们所说的道器了。

    家具人做的是家具,就是一种器物,是形而下者。我们用这个器物做什么呢?用它以载道。载什么道?中国人文之道,生活之道,包括了形而上的那个东西。

    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从来都是民族脊梁,我们从小就受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算这些高大上做不到,我们做出来的家具好歹要能体现出中国人的器物观。

    什么是中国人的器物观?中国的器物从来都不止是实用一种功能。从彩陶看出,美观很重要;从青铜器看出,礼教宗教很重要;从后代大量工艺品看到,制作的技巧很重要。这些林林总总都从不同角度,塑造了我们的“器物观”。当然,中国人的器物观是个大课题,不是我这样杂文能道尽。

    更多情况下,器与道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文以载道”已经是很大提升,不再是“思无邪”的时候了,挑了很重的担子。道需要文载,自然也需要器载。文与器是载道的两个轮子,一个是精神的,一个是物质的。器以致用,用亦是道。道,具体到红木家具中就是:当代中国红木家具的历史定位。

    总之,器以载道是一个口号一个宣言,是告诉大家家具人的用意和决心,也反映出中国红木家具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反映出我们对于自己肩负历史责任的认知:这一群人不仅仅做家具,同时也关注文化,关注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什么。

人到花甲,耳顺心也顺,我愿此身余日都随波走,就像恒河里的很多事物,一直到下一个轮回的起点……【详情

花甲以后心态逐渐平静,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耳顺之年”与花甲是指的同一个年龄段。有这个说法说明是一般规律,很多人到了这个时候什么能听了,当然,不排除其实许多并不一定听得清楚。 

    我是到了这个年数忽然间有这个感觉了,之所以说这个话,是没有这把岁数绝对没有这个话题。为什么?年轻时候我是比较逆反的,这“逆反”两个字就把我与耳顺绝缘了。耳一般情况不会顺着,哪怕有风都不行,抬杠的事情是常有了。

    这种状态一部分是个性使然,我本身就是那种认真、较真儿的主儿。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大革命”。由于家庭的原因,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把我从顶端一直打到底部,那还不止,还要被踏上一只脚。那时候的我正是处在青春叛逆期,这种境遇使我生出过分敏感的自尊心以及十分强烈的反叛心。这些后来证实都是十分有害的,然而却尾随了我半辈子。

    说到这儿,听者就会知道我一定不会耳顺的。较真儿加上逆反,这种个性要多“个”有多“个”。实际上耳朵不顺的情况有时甚至会到荒唐的地步,以致现在想起都会很惭愧。

    当然,不能耳顺也与我后来一段时间内比较顺有关系。大学毕业到机关工作,没几年就提为副处长,还主持一个部门工作,那时才三十出头。现在因工作原因到县里镇里,与一些干部交道,看到很多人为上一个台阶要奋斗不已就十分感慨。之后我没什么进步也是后话。

    为什么到这个年纪会耳顺呢?因为看多了就知道,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正确的事,更多是你认为不正确的事,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正确与不正确构成了这个大千世界,正如手掌的两面。如果不是庸人自扰,世界岂不安静许多。这也如阳光与阴影同在,光明与黑暗构成我们已知世界。 

    其中也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跟头跌的多了。六十多年几乎是跌跌撞撞爬过来的,开始时是自己走路不稳,不断要跌跟头。后来是在社会上走不稳,跟头栽的更大。好在一直都在往起爬,还没有爬不起来。耳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利益要求少了。花甲以后心态逐渐平静,很多事情特别是利益感觉已经慢慢关联少了。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其实应该明白,生活中工作中更多时候是别人比自己正确,只要能够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再从他们的角度看看问题,许多事情就能够释然。当耳朵真的顺了,世界会美好很多。

    人到花甲,耳顺心也顺,我愿此身余日都随波走,就像恒河里的很多事物,一直到下一个轮回的起点。

随着家具行业的扩大,我国家具设计教育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十年以来进步突出。主要反映在对于行业发展的贡献上。中国家具的进步,实与家具设计教育分不开。家具设计也成为这些学校的重要课程和教学设置……【详情

含有一定香气香味的树种很多,我们传统上使用比较多的樟木、桧木有,松木、杉木、桐木也有。这些木材我们中华民族广泛应用,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留有痕迹……【详情

红木,也就是深色名贵硬木里,很多含有香味

海南花梨,学名“降香黄檀”;小叶檀,学名“檀香紫檀”。还有其他“香枝木”类下的树种,也有一定香味。就是“大红酸枝”的酸味中也含有一定的香气。
海南花梨是当代的神话。十几年以前几十万一吨的料,现在能达几千万元。诸多因素把海南黄花梨这种独特的材料,推上了“众神之神”的位置,却很少人会联想到它有着一种独特的香味。降香黄檀,只是三十三种在中国被神奇带上桂冠的树种之一。不同的这是三十三种树种之中唯一一个“国产货”。据说当年为破“天门阵”,跑到“穆家寨”讨要的“降龙木”,就与降香黄檀有某种关联。因其神秘,海南花梨有了如今这个地位。降香黄檀,也是一味名贵药材。据记载,有安神、镇静、降压、止血等作用。在红木树种里,“海黄”的味道是比较明显的,甚至比所称的“越黄”香味更重,是一种比较明显的药香味,尝起来味道略苦。降香黄檀也是生产香水的定香剂。当下有最豪华的床是以“海黄”做成,我想,睡在上面睡眠质量一定会好了。
檀香紫檀的味道没有那么显著,淡淡的仅一丝丝而已。而且是在材料破开的时候才能嗅到,如果做成串珠带在身上,基本没有什么感觉。当然,如果大料做成大柜之类放在家里还是能够享用到。相比之下檀香木的香就比较突出,所以拿来做手串、扇子、小雕件是一种很好把件材料。檀香的香味浓郁,浓重之中有含有一定清香。所以,檀香与海黄及沉香的作用不同,有一定兴奋作用。但是,檀香是味道比较容易消失。家里有一把妈妈当年留下来的檀香扇,雕刻的很精致。小时候拿在手里觉得很香,到现在偶尔拿出来闻闻,基本没有什么味道了,只余雕花依然。

在含香的木材中,沉香最为特殊

由于众人的追捧,沉香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它的神秘同时也来自出产的复杂性。当然,也有因为其香气的复杂而产生的神秘感。还有一层重要因素使得沉香的神秘很难揭开,即目前除了一些人工种植之外,很难亲眼目睹野生沉香的成长和获取。以我理解,真正沉香应该不是木。沉香多是由瑞香科里的白木香树所产生,是在树生长过程中意外受伤,或被虫咬或被牲口啃, 树自身不断分泌出一些物质去修补受伤处,形成了沉香的基础,这是结香的过程,是沉香形成的开始。这些敷在伤口上的物质,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会滋生一些微生物,也会吸收环境的气息,同时树木本身在伤口处成长愈合。此时,沉香已经成为一种出于木而与木不同、似木非木的物质。同样是我理解,沉香的成熟更多是从母体死亡开始。树有倒在土里的,也有倒在水中的,而其中的沉香继续自己的履历。若干年后这些树木被发现,真正的沉香始出。因此,以沉香形成的原因看,沉香的味道就应该有着多面性。也有不是这样认为的,于是有了“生香”、“生结”、“活香”与“熟香”、“熟结”、“死结”之说。做成工艺品,做成手串的沉香更多是含有香腺的沉香木。这是由于沉香难得,等而下之改求沉香木也同样珍贵。这些木与沉香经历相同,部位接近,含有香气,只是更近于木。由于便于加工,具有玩赏价值。而很多沉香是并不一定适合加工制造成艺术品,更适合入药或做定香剂等。沉香具有很强的医药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沉香具有抗菌效能,其香气入脾、清神理气、补五脏、止咳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等等。且性微温,味辛、苦。可降气温中,暖肾纳气,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期待中国家具设计继续前行,与整个行业的发展并驾齐驱,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保持同步,并成为这个行业生产力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成为中国家具行业的第一生产力……【详情

父亲百年诞辰我应该做点什么,或者能够做点什么来纪念呢?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写一篇东西好,也许这能够表达我的思念,也符合父亲的身份类型……【详情

红木家具是最能够体现中国家具特点的一种产品。因为红木家具的传承是最直接的,而且较少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但正是这样,今天的红木家具似乎走进了一个走不出的悖论:抄袭传统却看不见优秀,学习民间又看不到淳朴……【详情

谈“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与创新”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一曰没有理论,使得这个领域的设计创新成为无土之树,要凭空长出来才行。二曰没有人才,现在年轻人多数对于中国传统家具不甚了解……【详情

品茶何来?因茶的品类多了,不同的茶种有不同品味,产地、季节、时辰以及制作手法等因素,均会对茶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品质有区别需要一定的辨认,也就有了“品”……【详情

家是什么?家是个窝。在我们向其注入亲情以后,家有了另一个空间,这就是“庭”。家庭是一个伦理空间,构成了社会的支点。这种诉求规定了家里面的“具”必须遵循一定的秩序,反映一定的秩序……【详情

我们的团队

戴 蓓

李诗卉

陈田玉

吴苑冰

yuanbing@jiaju.com

010-58957920

乐居简介About Leju联系我们网站律师产品答疑 全国家居站

家具 红木 衣柜 地板 瓷砖 卫浴 橱柜 门窗 涂料 壁纸 照明 开关 厨房 热水器 家纺 家具网上商城

Copyright @ 1996 - 2016 LEJU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服务热线:400-606-6969 广告业务洽谈:010-58951741、010-5895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