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国标还精确0.15毫米”,日丰“工匠精神”让你震惊!

icon 2016-03-15 13:45:16
icon 0

摘要:在日丰,也有这样一群不断追求卓越的工匠们。二十年间,他们用敢于突破、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打造了“管用五十年"的日丰品质传奇!

  今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成为热议的一个关键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而在日丰,也有这样一群不断追求卓越的工匠们。二十年间,他们用敢于突破、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打造了“管用五十年"的日丰品质传奇!

  车间当成办公室,成为“中国第一焊”

  如今在日丰企业集团的数千员工中,管材生产部经理苏耀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96年日丰创立时,苏耀明作为首批大学生进入日丰,成为元老级员工。

  20世纪90年代,传统的镀锌水管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而镀锌水管容易生锈造成二次水污染,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日丰审时度势,在国内首先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开始铝塑管的生产研发道路。当时,国内并没有铝塑管生产的任何经验和技术可以参考。国外材料从成分到规格性能都和国内材料不同,模具、机器设备参数、工艺步骤等全都要调试。这种调试不是一次性的,工人、机器、工具与板材无数次接触打磨后,才能获得一个最佳的调试度。

  苏耀明和团队一起,长期扎在生产一线,最终实现从原料到制造的全部国产化。作为首根铝塑管的焊接者,苏耀明后来被冠以“中国第一焊”的名号。这种工作作风,苏耀明延续至今。如今他也没有固定办公室,只有车间的临时办公点,车间则成了他的移动办公室。

“比国标还精确0.15毫米”,日丰“工匠精神”让你震惊!  

苏耀明(左)与日丰企业集团研究所所长彭晓翊(右)在生产车间内探讨产品

  七次改进迭代,精确到0.15毫米

  不只在生产一线,日丰的研发和实验团队中,也不乏追求细节和品质的“工匠”。作为研发人员代表,日丰企业集团研究所所长彭晓翊身上同样闪耀着“工匠精神”。

  从生产一线汲取灵感,一直是彭晓翊坚持的。“热水给水管道,原材料越好产生的水垢会越少”,这是彭晓翊从生产一线获知的改进灵感。而对于标准的渴求和提高,彭晓翊更是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按国际标准,生产时管的内外壁允许有0.3毫米公差,但一线经过反复验证,发现公差在0.15毫米内是最容易安装的。为此,彭晓翊他们就不停改进直至公差在0.15毫米内。

  这个改进的过程,苏耀明带领团队经历了7次更迭的产品。而这些,他并不满足。目前,他们还在不断进行提高,未来公差可能会缩到0.1毫米!

“比国标还精确0.15毫米”,日丰“工匠精神”让你震惊!

苏耀明和彭晓翊经常深入生产一线

 提高员工积极性,培养更多“工匠”

  除了专业的研发团队,日丰企业集团也倡导在生产领域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 日丰实行项目管理制,任何一个生产一线工人都可以成立课题组,以改善生产中要解决问题,课题成员包括一线员工、技术员,组长甚至可以“点将”经理。

  据苏耀明介绍,日丰并不会特别突出强调一个人的能力,反而更看重团队的作用。只有所有人都成为工匠,产品才能做得更好。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苏耀明鼓励员工进行自主改善。工人的技术改善建议一旦被采用,除了奖金激励外,日丰还会以工人的名字为此项技术命名。

  苏耀明也希望,可以把每个一线工人都培养成真正的工匠。精益求精的生产态度、项目制管理、鼓励自主改善的机制都推动着一线工人向“工匠”转换。希望通过引导员工进行自主改善,让他们不断有新的目标新的进步,从而经过3—5年时间能成为一个会思考的工匠,一个真正的专家工匠。

“比国标还精确0.15毫米”,日丰“工匠精神”让你震惊!

“比国标还精确0.15毫米”,日丰“工匠精神”让你震惊!

日丰企业集团生产车间

  “管用五十年”,支撑这样一句口号的,不仅是日丰对原料、技术等元素的严格要求,更是日丰背后一个又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员工。

  除了苏耀明、彭晓翊等代表性的“工匠”,整个日丰的生产、研发团队,都充满着专研、打磨、细致的工匠气质,正是这种工匠的合力,撑起了“管用五十年”的品质脊梁!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