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十年研究 让黄麻变成家纺、服装新宠儿

icon 2012-09-20 11:48:49
icon 0

摘要:在纺织行业,黄麻过去只能用来制作麻袋、麻绳等附加值极低的粗糙产品。但现在,黄麻纤维在服装、家纺、医疗纺织、汽车内饰等多个领域都得以应用。

  在纺织行业,黄麻过去只能用来制作麻袋、麻绳等附加值极低的粗糙产品。但现在,黄麻纤维在服装、家纺、医疗纺织、汽车内饰等多个领域都得以应用。让黄麻身价倍增的是一家叫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2002年的一次重大决策,使得这家原来从事传统纺织印染、面临环境危机的公司,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之路,并成为引领黄麻产业发展的行业佼佼者。

  发展受阻

  紫荆花公司所在的常熟是全国知名的衣被之乡,大量的纺织印染、服装面料企业云集于此。成立于1987年的紫荆花公司最初以面料加工为主。常熟服装产业的强劲发展拉动了面料需求,紫荆花所开发的“卡其”及“灯芯绒”面料受到了用户的欢迎。

  1997年香港回归后,紫荆花转向出口业务,企业规模迅速做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竞争行列,产品开始供过于求,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同时,由于众多企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来自政府的监管压力日趋严厉。紫荆花的董事长刘国忠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将是企业不可回避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如果能将责任转化为商机,变被动为主动,也许还有出路。

  于是,刘国忠奔走于各个行业论坛、科研机构, 寻找专家探讨可持续发展之道。有一次,他遇到了纺织行业德高望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姚穆是我国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为刘国忠指点了一条创新的途径:开发可再生、可循环的生物质纺织原料,特别是人类还没有开发的天然纤维原料。同时推动农业技术发展,在荒山、盐碱地种植棉麻作物,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刘国忠将这一点暗记于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东华大学正在研究黄麻的精细化纺织课题,不禁眼前一亮。在行业内深耕多年,刘国忠知道黄麻纤维是世界上仅次于棉花产量的第二大天然纤维。20世纪80年代,中国黄麻纺织行业曾有过辉煌时期,全国400多家黄麻纺织厂几乎全部盈利。其主要产品――麻袋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2亿条。后来随着合成纤维和塑料制品的大量应用,粗糙的麻袋逐渐退出了市场。

  但如果能将黄麻纤维用于精细纺织,那将是另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刘国忠心想,在材料技术、工艺流程都相对定型的传统行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有更大的创新,而黄麻精细化纺织很可能就是紫荆花转型的突破口。

  果断转型

  刘国忠和下属翻阅了大量的黄麻相关资料,走访了东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对黄麻产业的现状和前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发现黄麻纤维在生态效益上具有其他纤维难以比拟的优势。黄麻纤维可以100%生物分解,对环境无害;是全球第二大天然纤维,在原料供应上可以得到保证;是最便宜的植物纤维,在成本上具有优势。

  最主要的是,通过品种改良,新培育的黄麻对土壤要求低,粘土、沙瓤、盐碱地等均可种植。而棉花则存在着与粮争地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于纺织原料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而受到耕地限制,棉花产量只会减少不可能大幅增加,同时化学纤维的原料石油也面临着供应紧张的问题。黄麻则不仅能在盐碱地种植,而且对土地有良性循环的改良作用,种植成本低,全程无需农药。

  2002年,国家开始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黄麻纤维不正符合生态工业的要求吗?于是,刘国忠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引进其他股东,同时将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到绿色黄麻纤维技术的研发上。原来的紫荆花纺织印染有限公司随后更名为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投入黄麻纤维的研发创新。

  2002年开始,紫荆花联合东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麻类研究所等一批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可再生绿色麻纤维技术的研发实践,并成立了国内唯一一家黄麻纤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对黄麻纤维粗硬、不易染色、加工难度较大等缺点进行联合技术攻关。

  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要从事研发创新需要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战略眼光。在研发成果出来之前,企业面对的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和精力的无底洞。2003年开始,不少企业将资金投向了不断升温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而紫荆花却将大量的现金投入到研发创新上,刘国忠等人深信这将决定企业未来命运。

  从2003年至今,紫荆花将新增资本和过去利润积累以及每年的盈利都投到了黄麻种植改良、黄麻纤维处理、黄麻纤维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等方面的研究上,前后共投入了约1.5亿元的科研经费和2-3亿元的厂房和产业化建设费用。2005年,紫荆花以黄麻纤维为原料的“摩维”面料终于研发成功,并且已经达到了服装或家纺面料标准。

  重新定位

  新的面料开发出来了,但紫荆花并非一劳永逸。市场不会轻易接受创新,尽管紫荆花随后开发的黄麻产品具有廉价、优质、绿色的特点,但在棉花和亚麻产品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服装和家纺市场,黄麻产品的传统市场空间依然非常有限。因此,紫荆花需要寻找一个可以孕育创新的黄麻产品市场。

  未来公司的市场到底在哪?看来仅仅有技术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观念的创新、思维的创新、模式的创新。此时,国际上棉花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并且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服装面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纺织行业开始寻找新的替代纤维来取代棉花和化学纤维。而另一方面,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开始流行,市场对天然纤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让刘国忠再次想起了姚穆教授的指点。他觉得紫荆花的发展一定要跳出传统思维,紧紧抓住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

  在咨询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等专家的意见后,紫荆花的未来发展规划图景逐渐清晰起来。紫荆花的决策层在战略上达成了一致,公司将不再定位为传统服装面料的提供商,而定位为新型环保材料供应商,即跳出服装家纺行业,把黄麻纤维作为绿色低碳的新材料推广到更广阔的应用市场。

  他们在上海成立了子公司上海紫环实业有限公司,以“摩维”专利技术为核心,致力于酒店配套纺织品的研发、织造、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客房、餐厅布草系列、保温吸音隔热制品系列、地毯系列、家具系列、窗帘系列等。这些绿色环保的产品,有助于酒店、会所提升品牌的绿色价值,而且成本相对低廉,因此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接下来,紫荆花又在汽车内饰领域开发新产品。汽车内饰过去多用化纤纺织废料合成,而一些欧洲名车已开始采用黄麻复合材料。为此,紫荆花与上汽等数家汽车集团共同研讨后,在江苏常熟打造了一个以黄麻为主材料的大型汽车内饰件企业。此后,紫荆花搭建平台,与各个行业中有环保意识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服装、家纺、医疗纺织等领域的新产品。

  目前,紫荆花公司已成功开发出100多种摩维生态麻纤维系列产品,并与沃尔玛、麦德龙中国总部签约,成为其供应商。紫荆花黄麻系列产品还被纳入联合国南南合作组织商品采购序列。

  完善价值链

  确立新的战略定位之后,紫荆花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完善绿色低碳的价值链。刘国忠等人意识到,光是原料本身绿色环保是不够的,企业既然定位为环保新材料的供应商,其采购、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努力做到绿色低碳。

  在原材料环节,紫荆花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合作对黄麻品种进行了改良,使其能够在沙壤、粘土、盐碱地等各种土壤环境中大量种植,并且对土地有改良作用。同时紫荆花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黄麻种植外包给当地农民,由企业负责收购。2006年以来,紫荆花先后在苏北盐城、安徽、河南等地外包种植了万余亩黄麻,不仅使公司获得了大量优质原料,也为农民增收打开了大门。更重要的是,这些种植了黄麻的盐碱地变“废”为宝,如今成了良田。

  2007年,在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帮助下,紫荆花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NRDC)首次接触。当时紫荆花印染工厂的环保情况很不理想,NRDC请一些专家到工厂进行实地考察,然后为它做了一套可行性方案。在专家的帮助下,紫荆花成功实践了冷却水、冷凝水和工业用水的再利用三个方案,达到了节水23%和节煤约11%的效果。它前后在节能减排改造上一共投资了500余万元,但不到一年就从节省下来的水电煤费用中收回了成本。

  在销售环节,紫荆花以NRDC、南南技术产权交易所(SS-GATE)等国际组织为中介扩展分销渠道。前者致力于绿色环保,后者致力于通过商业的方式对非洲、拉美等国家进行技术支援。在NRDC的帮助下,紫荆花与沃尔玛、宜家、永旺等许多跨国采购商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而通过SS-GATE,紫荆花与非洲一些国家和组织达成了技术转移的意向,在帮助非洲国家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国际化发展。

  从2008年开始,紫荆花苦尽甘来。其黄麻精细化纺织技术研发趋于成熟,市场化能力大大提高。销售业绩每年保持100%的增长率。2009,紫荆花黄麻系列产品实现产值1亿元,2010年可达2亿元,占到公司总产值的40%左右。随着黄麻产业的市场化能力逐渐加大,紫荆花将逐步退出原来的纺织面料加工业务,全力推进黄麻产业化。刘国忠表示:“2011年黄麻系列产品的产值将占到总产值的80%。”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